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9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试行)》和《涉税专业服务职业道德守则(试行)》。
为深入推动《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试行)》和《涉税专业服务职业道德守则(试行)》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好税务师行业涉税专业服务工作,近日我所组织全所员工一起深入学习政策文件内容,充分认识贯彻落实该政策文件的重要意义。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试行)》和《涉税专业服务职业道德守则(试行)》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强化税收监管和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执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等涉税专业服务系列监管制度的具体体现,是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开展税务代理、涉税咨询、涉税鉴证和纳税审查等各项业务,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的执业规范。
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应当拥护中国**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诚实守信、正直自律、勤勉尽责,秉持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执行业务。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接受税务机关行政监管和相关行业协会自律监管。
税务师行业作为涉税专业服务主力军,应该主动认真学习理解并严格执行该政策文件,守住诚信操守底线,筑牢法律法规红线。对照准则制度的规定强化内部治理,提升职业道德水准,持续完善以诚信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保障执业质量,降低执业风险。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发布《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试行)》和《涉税专业服务职业道德守则(试行)》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6号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涉税专业服务行为,保障服务质量,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和涉税专业服务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三条 本准则所称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是指税务师事务所和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代理记账机构、税务代理公司、财税类咨询公司等机构。
本准则所称涉税服务人员是指在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中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人员。
本准则所称涉税专业服务是指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涉税事项向委托人提供的税务代理等服务。
第四条 涉税专业服务包括纳税申报代理、一般税务咨询、专业税务顾问、税收策划、涉税鉴证、纳税情况审查、其他税务事项代理、发票服务和其他涉税服务等。
第二章 基本遵循
第五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应当拥护中国**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第六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法律法规)从事涉税专业服务,接受税务机关行政监管和相关行业协会自律监管。
第七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机构基本信息及其涉税服务人员的身份信息和执业资质信息。
第八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应当以真实身份开展涉税专业服务。
第九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应当诚实守信、正直自律、勤勉尽责,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行业形象。
第十条 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规范原则。
第十一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保障执业质量,降低执业风险。
第三章 业务承接
第十二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承接业务,一般包括业务环境评估、承接条件判断、服务协议签订、业务人员确定等程序。
第十三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在承接业务前,应当根据委托事项了解委托人的基本情况,如主体登记、运行情况、诚信状况和内部控制等。
委托事项涉及第三方的,应当延伸了解第三方的基本情况。
第十四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通过以下判断确定是否承接业务:
(一)委托方的委托目的是否合法合理;
(二)委托事项所属的业务类别;
(三)承接专业税务顾问、税收策划、涉税鉴证、纳税情况审查业务的,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
(四)承接涉税鉴证和纳税情况审查业务是否符合独立性原则;
(五)是否具备承接该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五条 承接业务应当与委托方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协议一般应当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期限、服务费用、成果形式及用途、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以及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十六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承接业务内容委派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执行业务,根据业务需要可以聘请外部专家。
委派的人员和聘请的外部专家应当符合执业要求和回避制度。
第四章 业务实施
第十七条 业务实施主要包括业务计划编制、资料收集评估、法律法规适用、业务成果形成、业务成果复核、业务成果交付、业务记录形成、业务档案归集等程序。
第十八条 开展业务应当根据服务协议约定编制业务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业务事项、执行程序、时间安排、人员分工、业务成果交付、风险管理及其他相关事项。
业务计划可以根据业务执行情况适时调整。
第十九条 开展业务应当根据执业需要充分、适当地取得并归集与业务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单证、报表、文件和相关数据等),评估业务资料的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或调整。
第二十条 开展业务应当依据业务事实进行专业判断,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
第二十一条 开展业务应当根据服务协议约定以及质量管理要求,执行必要的业务程序,形成业务成果。
业务成果应当根据具体业务类型选择恰当的形式,一般包括业务报告、专业意见、办税表单以及留存备查资料等形式。
业务成果应当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恰当、结论正确。
第二十二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建立业务成果复核制度。
专业税务顾问、税收策划、涉税鉴证、纳税情况审查专项业务应当实施两级以上复核。
第二十三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协议约定交付业务成果。
出具书面业务报告或专业意见的,应当加盖机构印章后交付委托人。
专业税务顾问、税收策划、涉税鉴证和纳税情况审查四类业务成果,应当由承办业务的税务师、注册会计师或者律师签章。
出具办税表单、留存备查资料等其他形式的,应当按照约定方式交付委托人。
第二十四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业务记录制度,记录执业过程并形成工作底稿。
工作底稿应当内容完整、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结论明确。
第二十五条 涉税专业服务完成后,应当整理业务协议、业务成果、工作底稿等相关资料,于业务完成后60日内形成电子或纸质的业务档案,并保证档案的真实、完整。
第二十六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保障电子或纸质档案安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合理确定档案保管期限,最低不少于10年。
第二十七条 未经委托人同意,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业务档案,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税务机关实施涉税专业服务行政监管需要查阅的;
(二)税务机关依法开展税务检查需要查阅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向委托人提供社会保险费和由税务机关征收的非税收入服务的,可以参照本准则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准则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涉税专业服务职业道德守则(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执业行为,提高涉税专业服务行业职业道德水准,维护职业形象,根据《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试行)》制定本守则。
第二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遵守本守则。
第三条 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诚实守信、正直自律、勤勉尽责。
第四条 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服务协议的约定。
不得采取隐瞒、欺诈、贿赂、串通、回扣、不当承诺、恶意低价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不得歪曲解读税收政策;不得诱导、帮助委托人实施涉税违法违规活动。
第五条 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自觉维护职业形象,廉洁从业。
第六条 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基于业务事实,遵守法律法规。
第七条 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秉持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从事涉税鉴证、纳税情况审查服务,不得与被鉴证人、被审查人存在影响独立性的利益关系。
第八条 对委托事项存在涉及税收违法违规风险的,应当提醒委托人排除,并审慎评估对业务开展的影响。
第九条 涉税服务人员应当通过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途径持续掌握和更新法律法规、办税实务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条 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协议约定,对涉税专业服务过程中知悉的国家安全信息、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予以保密。
第十一条 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有效保护和合法合规使用涉税专业服务过程中知悉的涉税数据,不得利用涉税数据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二条 本守则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